分类筛选
分类筛选:

关于隐喻论文范文资料 与关联理论视角下隐喻翻译策略有关论文参考文献

版权:原创标记原创 主题:隐喻范文 科目:硕士论文 2024-03-31

《关联理论视角下隐喻翻译策略》:本论文为您写隐喻毕业论文范文和职称论文提供相关论文参考文献,可免费下载。

内容提要:关联理论虽然不是翻译理论,但能对翻译活动进行有效的解释和指导.关联理论是一种认知理论,同时也是一种交际理论;根据关联理论,翻译可以看作为一种交际活动.关联理论显示出和翻译有着良好的兼容性, 它能从本体论的角度解释翻译这一复杂的组码/解码过程.由于关联理论和隐喻之间密不可分的联系,本文以动态的方式分析、探讨了关联理论对隐喻翻译的启示性和指导性,力图为隐喻翻译提供更完善的方法论的理论模式及策略.

关键词: 隐喻 关联理论 隐喻翻译 最佳关联

中图分类号:H059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8705(2011)03- 84-88

一、关联理论及其对隐喻的解释

1.1关联理论概述

Sperber和Wilson在20世纪80年代提出了关联理论,把Grice会话含意理论发展成了具体的心理认知模式,为研究语用学开启了一条新的途径.该理论认为,语言交际是一个明示——推理 (ostensive—inferentia1) 过程.“‘明示’和‘推理’是交际过程的两个方面.”[1]185交际牵涉到说话人和听话人对信息的处理,说话人通过明示交际行为,使听话人获得某种信息.从说话人的视角而言,交际是一个明白无误的示意过程;而从听话人的视角而言,交际又是一种推理过程,也就是说,通过说话人明示所提供的信息,进而推断出说话人的交际意图.“任何一个交际行为都传递着最佳关联性的假设或期待,听话者总是以最小的认知努力来获取最大的语境效果,并以此推导出说话者的交际意图.”[2]“每个明示的交际行为都应设想为它本身具有最佳关联性.”[3]158Sperber和Wilson提出,听话者的假设所构成的认知语境对话语理解有着重要作用,且从新旧假设的关联中得到新假设的语境效果,然后推理出话语的含意.语境效果差,推理时付出的努力就大,关联性也就弱;语境效果好,推理时付出的努力就小,关联性就强.无论交际者有否遵守合作原则,最大的关联取向是交际应具有的,所以评价话语是否关联不是交际的目的,而是从认知语境中选取最佳关联的假设,以最小的努力来处理话语所产生的新假设,从而得到最大的语境效果,来获得话语的最佳关联性.

1.2关联理论对隐喻的解释

“隐喻在我们日常语言思维行为中都是无处不在的.”[4]30 Richards认为,“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充满了隐喻,我们的口头交际中平均每三句话中就会出现一个隐喻.”[5]“隐喻研究源远流长,经历了修辞学研究、语义学研究和多学科研究三个时期.”[6]从前人们大部分都是从修辞学的角度来定义隐喻的,并未对隐喻的本质进行强调.束定芳先生在《隐喻学研究》中提到:“隐喻通过某一领域的经验来认知另一领域的经验.”[7]155在当代对隐喻的研究中,隐喻学家已从传统的把隐喻当作一种修辞转向将其作为概念系统去研究,认为隐喻是功能强大的认知工具,它是人们感知世界、形成概念的重要方法和手段.“语言中的隐喻产生于隐喻性思维过程,反映了人类大脑认识世界的方式.”[7]30关联理论指出,说话人不是有意违反某个准则从而使听话人明白自己的会话含意,指出隐喻不过是随意言谈(1oose talk)中的一种.在随意交谈中,人们没必要刻意遵循什么准则,说话人只是会尽量提供能让听话人找到最佳关联的话语.说话人所用的隐喻是其意义的间接表达,是语境暗含的一种.而通过推理,语境暗含可以获得语境效果,得到说话人想要传达的信息.人们对隐喻的解读和对其他形式的解读不存在不同之处.隐喻和一些相关的词格(如提喻、换喻等)只不过是对语言一般的创造性使用.说话者为了寻求最大限度的关联,在不同的场合会对其思想采取程度不同而忠实的理解,因而,在某些情况下成了字面意义,而在有些情况下就形成了隐喻.由此可见,“隐喻属于一般话语,因而不需要特殊的理解能力和程序,它是言语交际中一般认知推理能力自然发展的结果.”[8]237因为隐喻理解和话语间接性相关,所以对其理解就需多一份心理投入,找到其关联性.

二、关联理论二原则和隐喻翻译

“关联理论是一个强有力的理论,它的使命虽然不是解释翻译,但却能有效地解释翻译这一宇宙历史上最为复杂的现象,它给翻译提供了一个统一理论框架.”[9]

2.1关联理论中的语境观和隐喻翻译

关联理论中的语境是一个更为动态的语境观,语境是一个心理结构(psychological construct),是存在于人们大脑中的一系列假设,所以其也被称为认知语境.依据说话人的明示信息,凭认知语境中的逻辑信息、百科信息和词汇信息等,听话人做出语境假设.在此过程中,话语和语境的关联越密切,推理就越容易,理解话语也越容易.语境效果越差,推理时所付出的努力就越大,关联性就越弱;语境效果好,推理时所付出的努力就越小,关联性就越强.认知语境有可能是交际双方的共享知识和文化背景,也有可能是交际双方各自构建的认知语境.如They have,by this very action,opened a Pandora’s box. “Pandora’s box”(潘多拉的盒子)是西方习语,意思是带来祸害的人、物或事件.所以此例的意思是“他们这种做法尤如打开了潘多拉的盒子,造成了极大的混乱和不幸.”读者对这个极具浓厚文化色彩词语的理解是较为不易的,若在译文中如不加上“不幸的”, 在特定语境中很多读者就难以理解了.由于中国是一个典型的饮食文化大国,中国文化中用吃来比喻依赖别人的隐喻比比皆是,如:“吃白食、吃回扣、吃公家、吃大户、吃闲饭、吃劳保、吃皇粮、吃大款、吃大锅饭、吃老本、吃喝风、吃现成饭、吃单位、吃里扒外”等词汇运用,说明“吃”的隐喻用法对中国人的文化心理建构有着深刻的影响.[10]137

2.2在隐喻翻译中减少目标读者的推理努力及和其期待相吻合

翻译是交际行为的一种,也对语言的表达和理解过程进行研究,而Gutt率先将关联理论应用于翻译研究,他认为,“翻译的本质是一个对源语进行阐释的动态明示——推理过程.” [11]116因此,我们完全有理由把翻译看成是明示意——推理性质的交际行为,而不同之处在于,翻译是一种跨文化、跨语言的示意——推理过程.更明确的说,翻译包括两个明示——推理过程,所以其复杂程度远超过语内交际(intralingual communication),因为语内交际只牵涉一次明示——推理过程.事实上,翻译的全过程有三个交际者,即原文作者、译者和译文读者.在隐喻翻译的第一轮交际过程中,译者作为受体对原文隐喻进行理解,但在第二轮明示推理交际过程中,译者是进行明示而不是推理,也就是说,为了减少目标读者的推理努力以及和其期待相吻合,译者应使他/她的译文足够清楚明白.

在译文要传达什么以及怎样传达的问题上,关联原则对译者是有很大限制的.因为译文应在阐述上和原文相似,因此译者应作出决定在哪些方面译文和原文隐喻的隐含意义保持相似, 从而使译文和目标读者充分关联,而译者也应在以何种方法来表达译文作出抉择,而使译文传达隐含意义, 而且不会花费目标读者太多不必要的推理努力.译者也要确保其译文和原文的相似度要和目标语言读者的期待保持一致,应该清楚明白其目标读者是谁以及他/她们自己的翻译原则和风格,否则可能会导致难以理解甚至交际的彻底失败,因而破坏整个隐喻翻译的过程.

隐喻论文参考资料:

结论:关联理论视角下隐喻翻译策略为关于对不知道怎么写隐喻论文范文课题研究的大学硕士、相关本科毕业论文生活中10个隐喻的例子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文献综述及职称论文的作为参考文献资料下载。

和你相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