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筛选
分类筛选:

关于人际关系论文范文资料 与移动社交媒体对大学生人际关系的影响有关论文参考文献

版权:原创标记原创 主题:人际关系范文 科目:硕士论文 2024-01-14

《移动社交媒体对大学生人际关系的影响》:本论文为您写人际关系毕业论文范文和职称论文提供相关论文参考文献,可免费下载。

摘 要:移动社交媒体的广泛使用,给大学生带来了全新的虚拟与现实共存的社交方式,深刻影响着大学生的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但是其对大学生人际交往的不利因素也不容忽视,如社交网络成瘾、社交行为失范、个人隐私受侵等等.为此,必须关注大学生的“心”变化,搭建网络社交与现实生活的桥梁,构建网络社交干预机制,才能引导大学生走出“误区”.

关键词:社交媒体;媒体素养教育;人际关系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0475(2016)05-0092-03

社交网络已经成为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人们的信息传递方式和沟通交流方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尤其是利用手机使用社交媒体.在移动互联网快速发展的背景下,以微博、微信为代表的社交媒体,成为大学生发表宣泄情绪、发表观点、沟通交流的重要平台,影响着大学生生活的方方面面.本文主要分析移动社交媒体对大学生人际关系的影响.

一、移动社交媒体深刻改变了大学生人际交往方式

社交媒体指一系列允许人们撰写、分享、评价、讨论、相互沟通的网络应用,它是人们彼此之间用来分享意见、见解、经验和观点的工具和平台,现阶段主要包括社交网站、微博、微信、博客、论坛、播客等等.[1]随着移动互联网和智能终端的迅速发展,人们的上网习惯逐渐从台式电脑(以及笔记本电脑)转向到移动设备,促使传统社交媒体的发展中心从个人电脑终端转移到移动平台,包括手机媒体、平板电脑、掌上电脑等具有移动便携特性的新兴媒体.移动社交媒体的兴起,成为社交媒体平台的一道亮丽风景线.

目前,移动社交媒体已经渗透到大学生生活的方方面面.2015年7月,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第36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表明,截至2015年6月,我国手机网民规模达5.94亿,较2014年12月增加3679万人,网民中使用手机上网的人群占比由2014年12月的85.8%提升至88.9%,随着手机终端的大屏化和手机应用体验的不断提升,手机作为网要上网终端的趋势进一步明显,移动社交媒体对个人生活方式的影响进一步深化.截至2015年6月,我国网民以10-39岁年龄段为主要群体,比例达到78.4%.其中,20-29岁年龄段网民的比例为31.4%,在整体网民中的占比最大.[2]这一年龄群体的主力军为大学生.而由中国大学生传媒节组委会、上海交通大学社会调查中心联合发布《2014年中国大学生媒体使用习惯与最喜爱的媒体调查报告》表明,大学生的互联网接触率高达99.4%;而对报纸、广播、电视、杂志等传统媒体的大学生媒介接触率在持续下滑,不接触的比例分别为47.7%、44.5%、39.3%和26.5%.在受访大学生中,平均每天接触报纸、广播、电视、杂志等传统媒体的时间普遍较短,主要集中在0.5-1小时,所占比例分别为46.8%、45.3%、38.9%、51.4%,而每天接触时长超过1小时的比例仅为5.5%、10.2%、21.8%、21.9%;相比之下,大学生日常平均每天上网的时长则集中在1-4小时,占比61.3%,其中,上网时长在2-3小时的人数最多,占总体的25.3%,还有14.0%的受访大学生每天接触互联网的时长超过6小时.[3]以大学生为代表的年轻一代,成为我国最活跃的移动社交媒体用户群体,也是我国最具消费潜能的移动社交媒体核心消费群体.

“人天生是社会动物”.渴望与人交流和沟通,是人类最基本的需要.社交媒体以不同群体、文化、思想以及活动来分类其用户,即把品味、兴趣、人口特征以及地理位置的用户凝聚到一起,形成属于自己的部落.由移动社交媒体承载的网络虚拟部落和社交开放平台,不仅使大学生可以便捷“汲取各种信息与知识,娱乐休闲”,“尽情表达情感,自由发表言论”,制造社交生活中争相讨论的热门话题,彰显个性,释放情怀,展示风采;每个人都可以自由选择与谁交流和联系,“寻找志同道合之人”“认识更多的朋友”,关注感兴趣的人并开展互动交流,维系业已形成的熟人关系,形成重要的人际圈子,突破大学校园生活的相对封闭性.根据艾瑞咨询对社交用户关系的界定,社交应用可分为陌生人社交、熟人社交和多维化社交等.其中,作为移动社交应用典范——当下最流行的多维化社交的微信,它把 好友、手机通讯录以及通过“漂流瓶”和“摇一摇”认识的人结成一个整体,使我们的社交圈成为一个涵盖范围广、方便快捷又充满生活乐趣的大圈子.这种虚拟社交圈和实际社交圈的交融,使以前由于网络的虚拟性而产生的空虚和寂寞感逐渐消失.[4]毫无疑问,移动社交媒体给大学生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多样化展示平台和审视视角.移动社交媒体给大学生联系亲友,密切接触社会,开眼看世界,拓宽人际交往空间,丰富人际交往内容,增进人脉网络,拓展学习途径等等,创造了更多更便捷的机会;与此同时,移动社交媒体还衍生电子商务功能.通过搭建商业平台,在线购物,在线支付等方式,有机地把人们的社交、生活和消费等链接起来.当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开始养成“起床刷微博,躺下发微信”的习惯,当越来越多的大学生潜移默化中被移动社交媒体“绑架”,移动社交媒体的魅力与能量似乎显而易见与日增强.[5]

二、移动社交媒体对大学生人际交往的不利因素

移动社交媒体是一把双刃剑.移动社交媒体的广泛使用,给大学生带来了全新的虚拟与现实共存的社交方式,深刻影响着大学生的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但是对大学生人际交往的不利因素也不容忽视.

(一)移动社交网络成瘾

目前,大学校园有很多种方式接入社交网络,移动设备的普及让大学生无处可逃,社交媒体已无处不在.很多人迫于同伴朋友的压力而保持24小时网络在线.即使不在线,离线状态依然可以接受到同伴朋友发来的信息,这促使一些大学生对它产生依恋,时刻牵挂、关注自己和朋友圈的网络状态,频繁查看手机来看,沉溺发微信、刷微博等,有的深陷于其中而不能自拔.“过度频繁的联系让我们产生习惯性的心理饥饿感,让我们每当离开通讯设备、每当没及时收到回复时就不免心慌意乱.更加频繁的交流带来沟通质量无可避免的下降,我们之间的交流方式渐渐流于表面化和片面化.越来越多的大学生表示 ‘比起说话我更愿意发短信’,我们渐渐习惯逃离真实的交流,自欺欺人地选择更浅层面的沟通.”[5]一旦日常的生活被移动社交媒体“绑架”,学习、生活、娱乐的界线模糊,则导致社交网络成瘾症,成为所谓的“容器人”,即为了摆脱自身的孤独,希望与他人联系、接触,获得某种认同,然而这种接触仅仅只是容器外壁的碰撞,却无法走进对方的内心世界.面对面的深度人际互动被弱化,在线的“符号”联系取代近距离的人际交往.无形中使人产生一种错觉——即便是一个人的时候也不是一个人.有大量的粉丝和热情的关注,还有不断的更新.于是,对现实生活中人与人相处模式逐渐变得陌生.由此,不少人常常产生孤独、抑郁、不安以及害怕落单等心理健康问题,在自我内心深处筑起一道的“心”墙,自己出不去,别人进不来,徘徊于虚拟与现实边缘.出现网络上的“好友”越多,而现实中的朋友就越少的怪象.没有面对面的真诚交流,既无法知道对方内心真正的想法,又不能接纳对方热情的拥抱.而情感如果仅仅靠软件维持,就会丧失最原始的美好;再美好的语言,也比不上一个现实中的真心问候、温暖拥抱以及面对面的把酒言欢.

人际关系论文参考资料:

人际关系论文

关于人际关系的论文

大学生人际关系论文

结论:移动社交媒体对大学生人际关系的影响为关于本文可作为人际关系方面的大学硕士与本科毕业论文人际关系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论文写作参考文献下载。

和你相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