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筛选
分类筛选:

关于校企协同视阈论文范文资料 与校企协同视阈下企业实习学生心理干预有关论文参考文献

版权:原创标记原创 主题:校企协同视阈范文 科目:职称论文 2024-02-25

《校企协同视阈下企业实习学生心理干预》:这篇校企协同视阈论文范文为免费优秀学术论文范文,可用于相关写作参考。

摘 要:在高等职业院校校企合作协同培养人才机制下,帮助学生顺利完成培养过程,对参和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心理干预是非常必要的.在总结学生在校企协同育人过程中典型心理问题的基础上,借鉴生命周期理论,以学生在企业培养期间为研究阶段,从引入、成长、成熟、返退四个阶段设计了针对不同阶段的心理干预模型,分析各阶段学生职业心理成熟状态,划分出职业认知形成、技能成长震荡期、心理稳定规范期、信心倦怠浮躁交融期四个心理周期,并从学校和企业两个方面提出相应的干预对策.

关键词:校企协同;职业生命周期;顶岗实习;心理干预

中图分类号:G7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17)10-0050-04

教育部《关于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若干意见》提出深度推进产教融合;深化校企协同育人,充分发挥企业的重要主体作用;推进专业教学紧贴技术进步和生产实际,有效开展实践性教学.根据协同育人要求,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安排学生赴合作企业顶岗实习就成为整个协同育人过程中的重要一环,学生在企业以学生和准员工双重身份从事和企业员工相同的生产实践活动.相当一部分学生由于学习生活环境转换幅度较大,且缺少必要的心理准备,在实习过程中或多或少都面临一些心理上的困扰,不仅影响了学生个体的学习生活秩序也在一定程度上干扰了学生正常的企业实习过程.

一、校企协同育人下企业实习学生的典型心理问题

在校企协同育人情境下,学校、企业成为共同參和协同育人的双主体,学生的培养场所跳出单纯的学校环境,学生的顶岗实习成为完成学校培养进程不可或缺的一个环节.其一,企业对于顶岗实习的学生来讲是一个相对陌生的新环境.其二,学习的内容从偏重理论的学习迅速过渡到偏重实际操作的学习和实践,这对学生技能的要求较高,不少学生往往一开始会束手无策.其三,交际的对象和交流沟通的方式也和以前有了很大的差异,求学的对象从教师变成了实习主管,交往对象从同学、寝室室友变成了同事,交往方式从随意、无拘束转变成基于工作关系的业务交流并带有一定约束性[1].综上所述,生活和学习情境上的变化不可避免的会对实习学生带来心理上的影响,由于个体差异,心理影响的强度和时间会有所不同,如果不能及时进行心理干预,部分学生会演变为心理失衡,产生心理问题,常见的典型心理问题如下.

(一)学习生活情境变化带来的身份认知模糊

学生学习地点从学校转换到企业,在进入工作岗位后,企业即以准员工身份对学生进行角色定位,学生日常状态从徜徉于校园变成每天穿梭在宿舍、车间和工作地之间,无论工作强度还是工作责任都有了较大变化.而作为一名学生,仍然承担着专业学习任务,因而其很难摆脱在校状态,和以往在校园里相对轻松自由的环境相比,在企业里繁忙单调的工作使学生容易产生枯燥乏味的厌倦感;而较为复杂的人际关系,则往往会让学生无所适从.

同时,由于个体自身适应能力以及前后环境之间的差异,部分实习学生往往会因未进行及时必要的心理调适而无法在“学生”和“员工”双重角色之间进行合理转换.一部分学生在校养成了自由散漫的习惯,对企业主管的直接批评和严格的制度化管理很难适应,并会多多少少产生抵触情绪;工作强度大,节奏快,加班赶工期等问题对于原本在校园尚未经历多少挫折的学生来讲,往往超过了他们的心理载荷,对它们来说这是一个全新的、需要去调整心态积极适应的状况,但是不少意志力相对较弱的学生因为不能很好地处理工作中的失败和挫折,难以承受而选择放弃或逃避.

(二)紧张恐惧和好高骛远心理并存

不少高职学生在初进入企业培养时多会呈现出紧张惶恐和兴奋激动相伴存在的心理特征.这其中一方面源于管理学当中的“霍桑效应”,即在一个全新的环境中学生会感到好奇和兴奋和新鲜,摩拳擦掌、跃跃欲试,希望能尽快投入工作;但另一方面也会因不确定自己能否胜任工作而产生紧张感和恐惧感,一般情况下,经过入职培训,大部分学生对自己所从事的岗位会有一个完整的认识,积极参和实践锻炼,提高自己的技能,紧张感和恐惧感会随之消退[2].但也有部分学生认为自己学历相对较高,技能也较为熟练,便眼高手低,好高骛远,在进行实习岗位安排时产生对自身职位等级或类别产生不恰当的预期,认为自己应该在实习企业中从事管理或助理类的工作,甚至有些学生觉得一线工作繁重劳累,环境脏乱而不愿意深入到生产经营一线进行技术技能的锻炼和提高.

(三)悲观和失落心理并存

由于企业自身经营追求利润属性,往往会希望学生有一个较快的角色转变,在进入企业后短期内便要在行为方式和角色认知上从完成从“学生”向“企业员工”的转换,能够较快地接受和适应和原来学校迥异的管理规章制度和企业文化.这也意味着,工作内容的复杂程度和劳动强度客观上不可避免的提高,不少学生因为各方面原因难以适应而不免悲观和失落,但大多数学生经过心理干预和疏导,能够较为平稳地度过这段时期,但也有较少数学生因无法释怀而进一步演变为心理危机,顾虑重重、缺乏自信、畏首畏尾,没有信心放开手脚施展才干,白白浪费了锻炼提升自己的大好机会.也有部分实习学生在实习过程中发现书本上学来的知识和实际需要的知识、学校教授的技能和实际岗位技能应用存在一定的偏差,如果不能以理性的态度看待这个问题,未和带队教师及实习主管积极沟通,便会产生较大的失望和不满情绪.

(四)人际交往被动性和弱礼仪性并存

由于环境的陌生以及价值观、兴趣上的差异,不少新入职的学生在和企业领导、同事的人际交往上并未表现出太大的兴趣,尽管自己已经具备“准员工”的身份,但也很难在短期内摆脱学生身份的心理烙印,在实习过程中遇上岗位轮换和个人兴趣冲突、调休加班和个人日程安排冲突、事假病假待遇扣除不明等问题时,有部分学生仍以学生式的处理手法来解决问题,而不是按照相关规章制度积极和所在部门或班组相关人员沟通协调来解决问题,往往是将疑惑抱怨和愤懑不平的情绪隐藏于个体内心,如果不及时进行干预协调,会导致学生因心理上的障碍而更不愿意融入集体.在实际工作中,不少学生中断实习的原因在很大程度上就是不能突破人际沟通的障碍.在工作中当遇到和主管意见有分歧,或者和同事发生工作上误会和矛盾,部分学生不是通过真诚、谦虚、相互理解的心态去积极沟通以消除隔阂,而是选择逃避、自以为然等消极态度来面对,这并不利于问题的解决.

校企协同视阈论文参考资料:

期刊协同采编系统

结论:校企协同视阈下企业实习学生心理干预为适合校企协同视阈论文写作的大学硕士及相关本科毕业论文,相关校企协同创新开题报告范文和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下载。

和你相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