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筛选
分类筛选:

关于诗歌创作论文范文资料 与我诗歌创作三十年有关论文参考文献

版权:原创标记原创 主题:诗歌创作范文 科目:专科论文 2024-03-30

《我诗歌创作三十年》:本论文可用于诗歌创作论文范文参考下载,诗歌创作相关论文写作参考研究。

如果把1981年算作我的诗歌创作的正式开端的话,到2011年,我的诗歌创作恰好整整30年.1981年是我人生的一个转折点,那一年我考上大学,那一年我开始读外语专业,那一年我也开始了严格意义上的诗歌创作;而这三者在 后的生命里,在我的诗歌创作中,起了很好的“化学反应”.回顾过去的三十年,感慨总是很多.

时代的“幸运儿”

必须承认,是诗歌改变了我;必须承认,如果不是诗歌,我可能什么也不是——诗歌改变了我的生活,改变了我的人生态度,改变了我的学术风格;必须承认,诗歌是一种生命的养料,它可以让我们的生活呈现出异样的风景.

我觉得我是幸运的,因为我是在“百年”中国新诗的一个最辉煌的时期上路的.“五四”完成了中国古典诗歌向新诗的历史转型,而80年代到90年代中后期,中国新诗則是实现了新诗诗体的自觉.虽然“ ”时我还不知事,但“ ”使我的小学和中学教育几乎成为一片荒芜.然而,我仍然是幸运的,因为在“ ”之后百废待兴的那个年代,我收获了诗歌.我还觉得幸运的是,虽然我小时候没有受到过什么教育,但我们的时代还是让我有机会继续接受教育,从硕士到博士,从国内到国外.特别是在西南师大(现更名为西南大学)中国新诗研究所攻读硕士的三年,对于我的诗歌创作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正像徐志摩把剑桥大学看做他的精神故乡那样,我总爱把西南师大看做是我的“康桥”.所以,对我产生决定性影响的应该是两样东西:一个是那个特定的年代,一个是我所走的教育之路.

我开始诗歌创作跟我接受高等教育是同步的.除了受当时新诗界的舒婷、顾城、北岛他们影响外,我主要是向两个传统学习,一是中国的古典诗歌,二是外国的现代主义诗歌.我向外国诗歌学习又是通过两个途径,一是阅读中文译文,二是直接从英文接受.

然而,我的30年诗歌创作又是断断续续的.80年代初到90年代中后期是一个阶段,在这近20年的时间里,诗歌创作基本上没有中断过,尽管这期间还翻译过几部西方名著;90年代末到21世纪前7年是一个阶段,这一个时期基本上很少写作,游离于诗坛之外,专注于学术研究,包括完成博士论文、海外游学和博士后工作站研究;2007年之后,开始有所回归诗坛,诗歌创作进入一个新的阶段,并陆续出版了几本诗集.由于近期的创作是中辍后的继续,所以,我也就属于所谓的“新归来派”诗人了吧?

做一个“学院派”

由于特定历史和社会形态的原因,当下的中国的诗歌呈现出明显的民间化和学院化两种倾向.“新时期”以来的中国新诗,其成就,客观上讲,主要是得力于“民间”.随着社会的进步,教育的发达,诗人“群落”的教育背景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在诗歌依然保持显著的“民间”特色的同时,所谓“学院派”写作正成为中国新诗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诗歌的“学院派”写作似乎更强调诗体的自觉和文学史意识、经典意识,创作主体更自觉地将自身置身于古今中外的文学传统当中,更自觉地用批评的眼光来审视自身的创作,更自觉地将自己的作品作为一个批评对象去进行评判,更自觉地游走于感性和理性之间.“学院派”诗人往往兼具诗人、评论者、译者、学者等多重身份,这种特点使得其创作往往是在一种“可控的”(controlled)层面上进行.相应地,民间派诗人在创作时,則更加自发,更加自由,更加不拘泥于某种法則,因而也更原生态.

中国新诗的这种所谓“民间”和“学院”的差别,如前所述,是中国特定的社会历史背景的产物;这种差别,在欧洲和美国并不是不存在,但不像中国这样特别.在美国,由诗人而学者、由学者而诗人的情况特别普遍.在中国,80年代中后期涌现出的林林总总的诗歌流派,几乎都是源自“民间”;在美国,现代诗歌的许多流派,往往是以大学作为大本营,或者说,大学在推动这些诗歌运动方面,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我30年来的诗歌创作,不可避免地受到“民间”诗歌的影响,但最终还是逐步显现出“学院”的倾向.当然,我并不是刻意要追求之,但我所接受的教育,所接受的苛刻的学术训练,使我的诗歌不可避免地形成了某种属于我自己的特点,好的,或者是不好的.哲学的、宗教的、东西方文化的点点滴滴,会在我进行感性思维的时候,不经意地介入进来,或影响我诗歌的内容,或左右我诗歌的表现形式,或表现为某种美学趣味,或体现为一个怪异的意象.但是,我时刻提醒自己,学术就是学术,诗歌就是诗歌,并且认为,中国新诗的最大的原动力,恐怕还是在“民间”,所以,在走做一个“学院派”的同时,在一定程度上,我还是坚持“民间”路线,并热切地希望,二者能达到某种有机的合一.

学术和诗歌使我的生命充满着张力和和谐,所以我经常说:惟有诗歌可以让我忘记学术,惟有学术可以使我怠慢诗歌,而翻译則是我的学术和诗歌之间的一个中间地带.

将“创造”进行到底

诗歌是创造甚至的是独创的代名词,创造力就是诗人的生命力.有一段时间,我写得很多,甚至很疯狂,一个晚上写十几首诗的情况并不少见;但也有一段时间,我写得很艰难.如果诗人不给自己设定某种难度或高度,诗歌写作可能会飘入一种“滑动”状态,按照一种惯性去写作.进入21世纪以来,我似乎对自己的创作更加苛刻.总不肯轻易下笔,总不肯轻易定稿.究其原因是我觉得,如果一首诗缺乏真正意义上的创造,它就是可有可无的.好的诗句就是要挑战不可能,好的诗句就是唯一,好的诗句就应该是惊人的,要让读者感到惊讶.一首杰出的诗歌,就是一次天才的“命名”.

最近几年,我很少发表,除了因为在写作上投入的时间不充分之外,主要是一首诗形成的过程太长.两年前的一些诗,现在还在改;在上面写诗的本子已经写到了第三本,第一本上面的诗还没有定稿.有时,一个晚上修改20多首诗,但最终定稿的有时只有一首.写论文、做翻译,我用电脑,但写诗我一定要在纸上进行;当我用电脑把一首诗打出来,就算是定稿了.纸上的诗稿经常被改得密密麻麻,但就是轻易不肯把它打出来,就是不肯定稿.有时,修改了一个晚上就改了一个字,但为了一个字,我觉得是值得的.我始终怀疑,被灵感操控时的迷狂状态的可靠性;我始终相信,好诗不厌千遍改.经过很多遍修改的诗可能会违背初创时的第一感觉,但我认为,诗人首先不是要对自己负责,而是要对艺术负责.这样一来,我所发表的所谓新作大多数便是两三年前的了.

痴迷于语言的“炼金术”

我大概是一个怪异的语言动物(linguistic animal),因为语言总是让我很兴奋,因为我总是在操控语言时而获得快感.语言是“志”的载体,但是,从现代主义诗学视角看,语言本身有时也是内容.诗歌和散文的区别之一在于,诗歌给予了语言最大的张力,最大的可能性;诗人是传统语言的摧毁者、重构者、实验者.当语言本身成为诗歌的一个部分,乃至很重要的一部分时,这时,语言的所指和能指便变得不再重要;这时,阅读者也理应是从诗人对语言的“革命性”操控中获得快感.

从80年代末开始,我对语言的认识似乎越来越自觉,这在我的第一本中文诗集《被翻译了意象》中体现得比较充分,但是我总觉得还很不成熟,觉得太“做”.到我出第二本中文诗集《狄奥尼索斯在中国》时,我自以为有了点进步;并且,在这本集子里,似乎少了点为赋新词强说愁的痕迹.

不可否认,我的诗歌语言的风格(如果真的有什么风格)的形成,大概也是因为我念过外文的缘故.我30年诗歌创作的历程跟我做文学翻译的历程几乎是同步的.如果说英译中的经历对于我在总体层面上吸收西方诗歌的表现手法产生了一定的影响的话,那么,我在做中译英(主要是将自己的诗歌翻译成英文)时,对我的汉语诗歌的语言产生的影响似乎更显著.近三年来,我发现我在用中文写诗时总会自觉或不自觉的在脑海里同时出现两种语言的“文本”;或者,当我正在写下一行中文诗歌时,我会不自觉地去想,该句应如何用英文表达;或者,我的脑子里会首先出现一些英文的诗句,然后再转化为中文的诗句.我想,这种在两种语言之间的徘徊,一定影响了我的诗歌的语言风格.至于有论者认为,我的诗形成了“自我诗语库”和“独特的个人语法”,我想,那一定是希望我将来能向那个方向努力吧.

在“不满意”中艰难前行

第四届紫金山文学奖评审专家对我的获奖作品《被翻译了的意象》是这样评价的:“贯穿着浪漫主义的诗性和崇高性,同时吸收了象征主义、意象主义、超现实主义等现代诗歌流派的表现方法,注重意象营构、语言淘洗和艺术思考的深入.”我依然认为,这是褒奖.从一个角度说,我的诗歌没有风格.80年代中期是中国诗歌流派、社团林立的时期.虽然我也和一些诗友组建过松散的文学社团,但那是没有什么创作纲领的,是友情的结晶.总体上说,我对自己究竟是属于什么“派”没有兴趣.在我看来,诗歌没有绝对意义上的传统和现代之分,只有好诗和不好的诗之分.所以,当别人问我谁是我最喜爱的诗人时,我总是无法回答.每个杰出诗人那里都有些值得我学习的东西;我喜爱一个诗人,可能只是因为我喜欢他的几行诗.

有一点我始终觉得遗憾,我觉得不能像很多诗人那样能用诗歌及时地去表现当下的社会、事件等等.我总觉得,我的诗歌是脱离时代的,甚至是经常脱离现实的.我不能像别的很多诗人那样较为直接地去表现现实,我总爱跟现实保持那么大的距离,我只能抒写现实在我精神层面的折射,我留给世界只能是一幅刺绣的反面,模糊,含混.但我无法改变我自己,我只能坚持我的艺术取向,向纯诗的方向努力.“诗言志”的“志”也应该包括诗人有选择个人的艺术价值取向的自由吧.

回首30年的诗歌创作道路,在感到幸运、欣慰的同时,又总是充满着许多对自己的不满.虽然发表、出版了一些诗作,但还有约三分之一的诗可能永远不能定稿,并有可能会被我永远“否决”;总觉得在很多方面不能超越自己,而在原地徘徊.有诗友说我是“唯美主义”加“完美主义”;我认为,诗人如果不追求“唯美”和“完美”,他又怎么配称为诗人呢?诗人可能有自恋的毛病,蒙田則认为,怀疑是人类进步的一个途径;我希望自己少一点自恋,多一点怀疑,在自我否定中走向另一个新生.总之,不管我做过怎样的探索,我始终坚定地相信,“美”、“崇高”、“ ”永远是诗学的国际性关键词.

诗歌创作论文参考资料:

投稿诗歌

诗歌投稿杂志

诗歌月刊

音乐创作杂志

诗歌投稿

诗歌杂志

结论:我诗歌创作三十年为关于对不知道怎么写诗歌创作论文范文课题研究的大学硕士、相关本科毕业论文现代诗歌创作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文献综述及职称论文的作为参考文献资料下载。

和你相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