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筛选
分类筛选:

关于教学模式论文范文资料 与能力培养为导向经贸类文化素质课程教学模式有关论文参考文献

版权:原创标记原创 主题:教学模式范文 科目:论文格式 2024-02-06

《能力培养为导向经贸类文化素质课程教学模式》:此文是一篇教学模式论文范文,为你的毕业论文写作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摘 要:目前经贸类文化素质课程普遍存在教学目标不够清晰、教学内容不能突出课程特色、教学方法和考核办法比较陈旧等不足.为此,高校应确立以能力培养为导向的教学目标,适当筛选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参和度和积极性,构建灵活多样的“第二课堂”教学平台,改革考核方法,凸显“过程考核”和“多样考核”的导向.为保障经贸类文化素质课程教学模式的创新和改革,学校应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提高专任教师的授课水平,同时引进校外实务部门的专家来授课,还应在政策和资金上给予适当的扶持.

关键词:经贸类文化素质课程 能力培养 教学内容 教学方法 考核办法

中图分类号:F2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6)04-212-03

一、引言

经贸类文化素质课程是高校面向非经管专业学生所开设的课程,期望学生通过此类课程的学习能比较深入地了解和把握一般经济规律,理解重大经济事件和现象.笔者所任职的中国计量学院开设了近20门经贸类文化素质课程,包括《国际金融和贸易》《理财学》《经济数学》等,占已开设文化素质课的近15%,且绝大部分为全学年开设.开课单位涉及到经管学院、标准化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法学院和外语学院等.经贸类文化素质课程对于其他专业尤其是理工类、法学类专业的学生来说,具有较强的吸引力,选修人数往往较多.以《国际金融和贸易》课程为例,每学年(两学期合计)选修人数都超过200人.不过,笔者在授课过程中也发现,现有的教学模式还存在若干不足,需要进行相应的改革和创新.本文试图以培养学生的相关能力为导向,在阐明经贸类文化素质课程现有教学模式不足的基础上提出自己的改革设想以及相应的保障措施.

二、经贸类文化素质课程传统教学模式存在的不足

(一)教学目标不够清晰

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很早就受到了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的重视.早在1998年4月10日,教育部就发布了《关于加强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的若干意见》(教高司[1998]2号),指出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的目标是“提高全体大学生的文化品位、审美情趣、人文素养和科学素质.”和人文、历史、哲学等文化素质类课程不同的是,经贸类文化素质课程的教学重点在于揭示一般经济规律,指导学生关注并分析重大经济事件和新闻,强化经贸专业知识和技能的训练.从这个角度来说,经贸类文化素质课程的教学目标应当是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那么,“科学素质”是强调知识的传授还是注重能力的培养或者两者兼有?学界对此尚没有进行深入的探讨.实践中高等院校也没有对该类教学目标进行清晰的定位.

(二)教学内容不能突出课程的特色

经贸类文化素质课程通常由经济或管理专业的教师来授课.这些教师通常还同时面向经管专业的学生开设金融、贸易、营销等课程.出于便利的考虑,部分教师并没有严格区分文化素质课程和专业课程在定位上的不同,也没有区分经管专业和非经管专业学生的不同需求,而是在教学内容上一视同仁,面向不同专业的学生讲授同样的知识.由此导致授课内容过宽或过深,学生也只能学得“一知半解”,或者“知其然而不知所以然”,不能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实现提升学生素养和促进全面发展的目标.

(三)教学方法比较单一,学生的参和度和积极性不足

据笔者观察,目前经贸类文化素质课程的教学方法还比较单一,主要表现为“教师讲、学生听”、“重知识传授而轻能力培养”以及注重知识的灌输、忽视学生的讨论和思考等,由此导致大部分学生对教学的参和度和自主性存在明显的不足.以我校《国际金融和贸易》课程为例.选修这门课程的学生大体可以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20%左右的学生,是因为个人的兴趣来选修,这一部分学生学习情况良好,基本是全勤、作业完成较好、课堂参和度高,有若干同学还能在课间或者通过电子邮件来提出问题,和老师进行交流,甚至有同学在学完该课程后,还和老师保持联系,对一些问题进行探讨;第二部分10%左右的学生,出勤情况比较糟糕,这一部分往往也是最终考核不及格的学生;第三部分也就是剩余70%左右的学生,出勤情况尚好,但在课堂上有一部分时间是从事和课堂教学无关的活动,课堂参和度较低,来上课就是“应付公事”,“就为拿学分”,这一部分同学是目前选修经贸类文化素质课的主流.

(四)考核方法比较陈旧

目前经贸类文化素质课程通常采用书面考试(包括闭卷和开卷)的方式来评价学生的知识掌握和运用程度.这种考核方式主要取决于学生对知识点的背诵和记忆.陈旧的考核方式使得学生错误地认为“平时的学习不重要,只要期末使劲背一下就可过关”,也助长了学生中业已存在的“修读经贸类文化素质课程的目的就是拿学分”等功利主义思想.经贸类文化素质课程普遍缺乏对学生的“过程”考核,例如没有考核学生参和课堂讨论、社会实践等活动的表现和效果,也没有建立科学、合理的“学习过程”考核指标和体系.

三、经贸类文化素质课程教学模式的改革建议

(一)确立以能力培养为导向的教学目标

经贸类文化素质课程的核心教学目标应在于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在完善学生知识结构的同时为学生将来的职业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拓展学生的职业发展空间.上述能力包括:自主学习能力、团队协作能力、信息收集和处理能力、专业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实践动手能力、创业创新能力等.例如,经贸类文化素质课程的内容比较丰富但学时比较有限,这就需要学生在课堂教学之外花费大量的时间进行自主学习,在学习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必要时寻求老师的帮助.自主学习习惯和能力的养成对学生的职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信息爆炸”的大数据时代,学生需要在浩如烟海的经济信息和数据中进行删选,选择对自己有价值的信息并进行适当的处理.学生不仅需要牢固掌握和深入理解相关的专业知识,而且还应逐步培养灵活运用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的实践动手能力,并在此基础上积极参和各类创业创新,为自己搭建广阔的人生舞台.

教学模式论文参考资料:

科学教学论文

教学论文范文

教学和杂志社

关于英语教学的论文

绘本教学论文

教育教学论坛期刊

结论:能力培养为导向经贸类文化素质课程教学模式为关于教学模式方面的论文题目、论文提纲、常用教学模式有哪些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参考文献的相关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

和你相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