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筛选
分类筛选:

关于导师制论文范文资料 与地方师范院校实施本科生导师制有关论文参考文献

版权:原创标记原创 主题:导师制范文 科目:毕业论文 2024-02-21

《地方师范院校实施本科生导师制》:本文是一篇关于导师制论文范文,可作为相关选题参考,和写作参考文献。

【摘 要】 本文结合地方师范院校的基本特点,首先探讨了地方师范院校实施本科生导师制的意义和作用,其次分析了地方师范院校实施本科生导师制过程中存在的困境,最后提出了完善地方师范院校本科生导师制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 地方师范院校 本科生 导师制

导师制起源于14世纪的英国牛津大学和剑桥大学开展的研究生导师制.后来,牛津大学建立了正规的本科生导师制,即学生入学时被指定一位导师,入学后将由该导师不断对其进行一对一、面对面的个别辅导,同时导师要根据学生的情况制订个性化的修读计划,为学生学业及生活上的问题提供咨询.随着我国高校教学改革不断深化,教育规模不断扩大,本科生导师制在我国开始得到广泛推广,虽然目前我国的本科生导师制仍处于探索的阶段,但是作为推进大学生素质教育的一种手段,无疑将起到很大的作用.而作为培养地方基础教育人才的地方师范院校,由于其在提高地方整体教育水平方面起着特殊的重要作用,所以实施本科生导师制作用就显得更为重要.

一、地方师范院校实施本科生导师制的意义

1.突出地方师范院校的师范特色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是师范院校的特色,地方师范院校以服务于地方的基础教育为主体,其培养出来的学生大都在中小学一线工作,他们的专业素养和教育教学能力直接影响到各地方基础教育水平.虽然在地方师范院校所开设的教育教学类的课程中,已涉及到关于教师技能、教师素养及师德师风的内容,但如何能从各自的专业方面入手,使得学生在专业知识、专业素养方面能够得到更深层次的提高,这是普通的大班授课很难做到的.因此,实施本科生导师制,一方面使学生有机会经常和导师交流,有助于学生拓展专业知识面,提高专业知识水平,将来能够更好地胜任一线教学工作,真正做到“学高为师”;另一方面使教师以“身正为范”来言传身教.学生从大一进入学校开始,导师通过定期不定期地交流,了解他们的学习、生活、内心情感和各种困惑,同时通过导师的以身示范,为人师表,树立师德榜样,使学生们真正了解如何才能做一名合格的、受学生欢迎的教师.

2.符合学生个性化发展的基本要求

地方师范院校主要的培养目标是地方教育工作者,但目前的就业压力以及社会所需人才的多样性,使得一部分学生毕业后并不从事教育工作.同时,我们也应看到,即使在同一专业方向中,学生的禀赋、兴趣、基础各有不同,如:有的学生比较喜欢人文方面,有的学生偏爱自然,还有的学生对应用感兴趣.因此,在对学生的培养过程中实施本科生导师制,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发展个性,发挥专业特长,有利于因材施教,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体现了素质教育的应有之义,使得我们培养的学生既符合本科生基本培养规格的要求,又能适合自己的个性发展.

3.增强地方师范院校的科研氛围

科研水平是衡量一所高校办学水平的重要标志,然而地方师范院校在科研方面和部属高校有很大的差距.一方面,从教师科研需求层面来看,这类学校中研究生教育规模较小,绝大部分教师没有带研究生,在教师从事科研工作过程中,也基本上没有学生参和进来,因此,教师在承担较大科研项目,需要长时间大规模的实地调研时,明显感到助手力不从心,导致许多老师不敢申请大项目.广泛实施本科生导师制,鼓励学生参和到教师的科研活动中来,这有利于解决教师在科研工作中缺乏人手的实际困难,同时,导师在对学生科研方面的指导中也会自觉提高自己的科研水平,从学生的疑惑中发现自己的不足,从而更深入地进行研究和拓宽自己的知识领域.另一方面,从学生的内在需求层面来看,学生在学好课本知识的同时,能参加一定的科研活动,并能够在导师的带领下取得一些科研成果,这对将来考研以及在专业方面继续深造,或者在从事一线教学工作中继续进行专业方面的研究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因此,实行本科生导师制,将调动教师和学生的科研积极性,给地方师范院校的科研活动增添活力.

二、地方师范院校实施本科生导师制的困境

地方师范院校实施本科生导师制有其理论和现实意义,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也存在一些比较突出的问题,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点.

1、经费投入不足,影响导师制实施效果

自从我国高校进行扩招后,地方高校的资源相对贫乏,生师比持续走高,因此,地方师范院校实施本科生导师制,缺乏数量足够的导师,而通过外聘其他院校的合格导师,则需要一定的额外教育教学经费,而我国地方师范院校的政府经费要明显少于部属院校,因此,额外聘请导师对于本就缺乏教育经费的地方师范院校来说,很难实现.同时,在建立导师制评价奖励机制以及对年轻教师培训等方面由于教育经费的有限而显得捉襟见肘.

2.缺乏优秀导师,导致指导成效不明显

只有具备了较高的专业知识和专业素养,熟悉教育规律和本专业的培养目标,具备专业学习指导能力和科学研究能力的导师,才能更好地介入学生的培养过程,帮助学生制定切实可行的学习计划和发展目标.因此,在我国一些高校规定本科生导师至少应具有副高以上职称(或博士学位),然而在地方师范院校中,符合以上条件的导师十分匮乏,有的教师虽已具备职称要求,但在科学研究方面实力不强;年轻教师虽基本上都具备硕士以上学历,但教育教学经验不足.因此,在高水平教师资源匮乏的情况下,如何配置有限的教育资源来满足学生的需要成为导师制能否有效实施的瓶颈问题.

3.考评体系不健全,导致导师制易流于形式

本科生导师制在我国试行和推广的时间不长,影响力也不大,一些地方师范院校对本科生导师制既没有高度重视,也没有建立比较完善的一整套考评体系,往往只有一个整体实施的大方案,缺乏行之有效的实施细则.在此情况下,一方面,由于相应的激励机制不健全,奖惩体系也没有建立,所以部分导师对此项工作不重视,缺乏责任心,觉得干好干坏一个样,不愿花费太多精力.另一方面,部分学生对导师制不甚了解,又缺乏对学生参和情况的督察及反馈,这就使得部分学生参和导师制活动不积极,他们宁愿参加学校的各种社团活动,也不愿参加导师制活动.同时,地方师范院校的科研和学术氛围以及学生的基础较之部属院校有一定的差距,所以学生们对搞科研不十分感兴趣,更多的学生认为将课本知识掌握好就可以了,而不愿花费更多时间和精力用在科研和学术上.在这种情况下,地方师范院校实施的导师制势必流于形式,无法产生长期实效.

导师制论文参考资料:

结论:地方师范院校实施本科生导师制为关于本文可作为导师制方面的大学硕士与本科毕业论文企业导师制培养计划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论文写作参考文献下载。

和你相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