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筛选
分类筛选:

关于高职论文范文资料 与高职教育素质通识课程内涵框架建构有关论文参考文献

版权:原创标记原创 主题:高职范文 科目:硕士论文 2024-01-24

《高职教育素质通识课程内涵框架建构》:此文是一篇高职论文范文,为你的毕业论文写作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摘 要 素质通识教育是以素质教育为灵魂,以通识教育为实现方式的“全人教育”.素质通识教育目标的实现有赖于科学合理的课程和课程结构.黑龙江职业学院的经验是明晰素质通识教育的内涵、目标定位和核心任务,按照成果导向课程调整的步骤和原则,改造公共基础课程、优化思想品德课程,引入非正式课程,开发隐性课程,搭建起以学生为中心、以能力为本位、以素质为基础的高职教育素质通识教育课程框架.

关键词 素质教育;通识教育;课程结构;高职教育

中图分类号 G718.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3219(2017)05-0037-04

高职教育是面向人人、面向未来、面向终身的教育,高职院校是真正提供人人有出彩机会、人人能成才的学校.高职教育要以所有学生均能成功为逻辑起点,推进学生全面发展、持续发展和个个发展,培养出符合行业企业要求、适应时代变革、具有创新创业能力的高素质高技能职业人.正因为如此,素质通识教育成为高职院校推动内涵发展、提高教育质量、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追求.

一、素质通识教育的内涵

(一)通识教育的内涵

通识教育(general education),也译为“普通教育”或“一般教育”[1],19世纪初由美国博德学院的帕卡德(A.S.Packard)教授首次提出并应用于高等教育领域.20世纪30年代,清华大学校长梅贻琦提出“通识为本,专识为末”的通识教育思想.80年代中期,中国台湾学者高明士从清儒章学诚和唐儒刘知几两位古人对“通”和“识”的阐述中,得到启发,认为将“general education”翻译成“通识教育”是最恰当的,既符合国人崇“通”尚“识”的传统,又能表达当前大学推行通识教育以培养“全人”的目的与意义.同时将“liberal education”译作“自由教育”“博雅教育”等.目前,香港和台湾通用的名称有通识教育、博雅教育、全人教育等,大陆从本世纪初开始研究通识教育,并产生以“通识课+实验班”为特点的北京大学模式、以“成立通识教育为目的的本科学院”为特点的复旦大学模式、以“学分制管理的全校性通选课”为特点的武汉大学模式和以“课堂中学习、生活中体验、环境中熏陶”为特点的顺德职业技术学院模式[2].

通识教育的“通”不是通才的“通”,即什么都知道;而是贯通的“通”,即不同学科知识能够相互通融,遇到问题时能够从比较开阔的、跨学科的视角进行思考.通识教育的“识”也非识遍一切知识,而是去识那些尽可能具有普遍价值的、通用的知识.通识教育就其性质而言,是高等教育的组成部分,是所有大学生都应该接受的非专业性教育;就其目的而言,旨在现代多元化的社会中,为受教育者提供通行于不同人群之间的知识和价值观[3],是培养积极参与社会生活的“有社会责任感的”全面发展的社会的人和国家的公民;就其内容而言,是一种广泛的、非专业性的、非功利性的基本知识、能力、态度与价值的教育[4].

(二)素质通识教育的涵义

素质教育是我国在20世纪80年代特殊社会时代背景下提出的.1987年,原国家教委副主任柳斌在《努力提高基础教育质量》一文中首次提出“素质教育”的概念[5].素质教育是适合中国国情的全面发展的教育观念,在相当程度上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和人文主义精神,因而被我国人民所接受,实施素质教育,不仅重视培养的人才必须具备某些知识与技能,而且強调人才应兼容并蓄、博古通今,通融识见并赋有博雅精神.素质教育与通识教育虽然名称不同,历史背景不同,但在教育领域所起的作用和所要达到的教育目的是一致的,即“培养具有高素质的毕业生和负责任的公民”.因此,应把我国高校现行的素质教育纳入到通识教育的丰富内涵中,用已有的悠久历程和丰富积淀的通识教育理论成果来丰富素质教育的理论和实践,从而推进素质教育的延伸和发展.

通识教育反映的是一种全面、协调、平衡的教育观念,强调以知识传授为依托和骨架,来完成个体知识的均衡与和谐,不同的知识达到融会贯通[6].素质教育直接指向人的发展,以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宗旨,强调的不单纯是知识的传授和吸取,更是一种将知识升华和内化为内在品质和外在能力与气质的教育[7],更注重知识、文化、能力在个体身上的内化和显现.但这一内化和显现过程,需要在具备一定的文化知识基础上,通过实践活动的锻炼和检验转化为个人的能力,进一步升华为个体素质并通过具体的言行举止显现出来.换言之,素质教育是对强调知识传授为中心教育价值取向的一种纠正和调和,是通识教育的灵魂.素质是学习文化知识所追求的目标,素质教育要取得成效,必须以通识教育为基础和实现方式,最后才能达成全面提高人才素质的目标.同时,通识教育推行需要公共基础课作为载体,才能真正实现学生认知培养、能力教育、人格培育等特性,公共基础课的定位应以通识教育理念为依托,才能更好地实现高等教育的培养目标.

素质通识教育就是以素质教育为灵魂,以通识教育为实现方式的“全人教育”.素质通识教育的概念是对我国素质教育的贯彻与延伸,是对通识教育的融合与发展.素质通识教育的概念不仅要继续强调素质教育,而且这种强调将成为通识教育健康发展的关键,使中国的通识教育因为中国特有的素质教育而更有生命力和自身特色[8].

二、高职素质通识教育的目标与任务

(一)素质通识教育的目标定位

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的不仅仅是一个“就业人”,必须还是一个具有可持续发展力的“职业人”.这就要求高职教育关注学生适应生活需求的个性化发展(自然人),关注适应岗位需求的相融性发展(职业人),关注适应时代变化的能动性发展(社会人),这是教育的需求、社会的需求、更是个体长远发展的需求.为此,高等职业教育素质通识教育的目标定位为培养“人格健全”的公民.素质通识教育的实质是“和谐发展的人”的培养:第一个层面为人的教育,培养人格健全的完整人,即“全人教育”;第二个层面为公民教育,培养负责任的合格公民;第三个层面为精英专业教育,培养创新型、复合型的技术技能精英人才.高职教育的特点和使命决定了素质通识教育将以培养负责任的合格公民为最低目标,而以培养学生职业核心能力和自我发展潜力为首要任务.

高职论文参考资料:

结论:高职教育素质通识课程内涵框架建构为关于高职方面的的相关大学硕士和相关本科毕业论文以及相关高职和大专的区别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下载。

和你相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