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筛选
分类筛选:

关于中国文学论文范文资料 与中国文学和中国经验有关论文参考文献

版权:原创标记原创 主题:中国文学范文 科目:职称论文 2024-04-08

《中国文学和中国经验》:这篇中国文学论文范文为免费优秀学术论文范文,可用于相关写作参考。

近年来,书写“中国经验”成了中国文学界的重要话题和批评界的理论关键词.为什么对于中国作家来说,书写“中国经验”反倒成为问题?根据某种天真朴素的理解,中国作家书写的天然的就是中国经验呀?我们无法想像,美国作家会提出书写所谓美国经验的命题,并把它作为一种判断文学的潜在标准.那么,当我们这样提问题时,它的前提和真实的意义是什么呢?为什么中国作家整天在书写中国生活,却被认为未能真正的书写出中国经验呢?问题出在哪里?

在我看来,“中国经验”开始成为问题,表明中国文学开始进行深刻的自我反省.这种提问包含着一种创造伟大中国文学的历史冲动.当然,当我们这样问的时候,也表明,中国作家和理论界的深深的焦虑,大家似乎并没有找到走向真正的中国经验的路径和方向.

那么,为什么我们天天生活在中国,却不能够书写中国经验?我们和所谓真正的中国经验之间到底隔着什么?

根本性的症结之一在于,1980年代以来,中国作家,包括中国读者已经被起源自西方现代的那一套文学的价值规范和技巧体系,或者说文学的“装置”彻底改造过了.这种改造是如此深刻和成功,以至于我们的美感反应方式,我们对于文学的理解方

式,这些基本认知图式都已经被灌注成型并牢固地体制化了.它奠定了我们对文学的某些基础性观念,比如,什么是文学?什么是好的文学?什么是坏的文学?这种装置不是中立的,而是排斥性的,它意味着对生活的重组和干预,它规定什么样的生活或生活经验对于文学来说是合法的,什么样的生活又是非法的,从而具有不同的品级;什么样的生活是在美学上有意义的,什么样的生活是无意义的,从而无权进入文学表现的领域.这套文学装置就是文学的总语法,它先在地框限了我们的视野,决定了我们能看到什么样的生活,能看到什么样的“美”.而更要害的关于文学和生活的辩证法还在于:有了这样的文学,我们又会按照文学提供给我们生活表象的“超级真实”去构造现实的生活,于是,当被文学构造或塑造出来的新生活真正出现时,又进一步印证了那一套文学装置的有效性.这是一个同语反复的过程,也是一个互相反馈、互相强化的逻辑循环.

当然,必须承认,在1980年代,这种现代装置对旧有的文学观念还是具有积极的批判性,具有历史的革命性和美学的解放意义,它创造了一种新的社会历史的远景和未来想像,并由此产生强大的审美力量.但是,1980年代后期以来直到现在,随着这种现代性的观念体系和美学意识形态逐渐耗尽其合法性,它越来越成为一种保守的美学力量和陈腐的审美惯例,成为阻碍我们观察和发现新生活或中国经验的障碍.在自我意识中,新时期的文学认为自己接续了“五四”的启蒙传统,但“五四”以来的现代文学或美感经验内部充满着复杂的矛盾和张力,决不像新启蒙主义文学那样简单化,几乎是一种投降的姿态.当然,1980年代以来的中国文学也不是完全被来自西方的那一套现代观念改造了,我也无意完全否定那一时代的文学成就,事实上,那个时代的文学有很多让人怀念的因素,也有个别的作家事实上在某些方面超出了这种限制.不过,不可否认,那一个时代的作家普遍地缺乏对西方现代观念进行反思的能力和意识,也没有这种自觉.形格势禁,这也不全是个人才华或心智的问题.

在这种状态之下,如果一个作家对这一套现代的审美体制缺乏深刻的反省的话,很难产生书写具有中国气派的了不起的中国文学,它先验地就和中国生活、中国的复杂经验隔着一层.这就会使中国作家处于一种左右不靠的尴尬境地中:一方面,由于接受了西方现代那套文学的规训,对自己置身其中的生活无法看见并理解;而另一方面,真正的西方文学传统,自己又不可能进入.一个结构主义式的说法是有意义的,那就是,决定一部作品是否具有文学性以及文学性高低的标准并不是来自生活,而是来自文学秩序.但是,这种秩序处在历史性地变动之中,更重要的是,这种秩序必定属于特定的文学传统.我们不妨重温一下曾在1980年代传诵一时的著名理论文章,艾略特的《传统和个人才能》,它把这一问题说得非常清楚:决定一个作家水平高下的,不是个人才华,而是传统,或者更准确地说,是作家和传统之间的张力和互动.需要注意的是,艾略特特别强调,它只能是欧洲文学的传统.

“你如要得到它,你必须用很大的劳力.第一、它含有历史的意识,我们可以说这对于任何人想在二十五岁以后还要继续做诗人的差不多是不可缺少的.历史的意识又含有一种领悟,不但要理解过去的过去性,而且还要理解过去的现存性;历史的意识不但使人写作时有他自己那一代的背景,而且还要感到从荷马以来欧洲整个的文学及其本国整个的文学有一个同时的存在,组成一个同时的局面.这个历史的意识是对于永久的意识,也是对于暂时的意识,也是对于永久和暂时的合起來的意识.就是这个意识使一个作家成为传统性的.同时也就是这个意识使一个作家最敏锐地意识到自己在时间中的地位,自己和当代的关系.诗人,任何艺术的艺术家,谁也不能单独的具有他完全的意义.他的重要性以及我们对他的鉴赏就是鉴赏对他和已往诗人以及艺术家的关系.你不能把他单独地评价,你得把他放在前人之间来对照,来比较.我认为这是一个不仅是历史的批评原则,也是美学的批评原则.他之所以必须适应,必须符合,并不是单方面的产生一件新艺术作品,成为一个事件,以前的全部艺术作品就同时遭逢了一个新事物现存的艺术经典本身就构成一个理想的秩序,这个秩序出于新的(真正新的)作品被介绍进来而发生变化.这个已成的秩序在新作品出现以前本是完整的,加入新花样以后要继续保持完整,整个的秩序就必须改变一下,即使改变得很小;因此每件艺术作品对于整体的关系、比例和价值就重新调整了;这就是新和旧的适应.谁要是同意这个关于秩序的看法,同意欧洲文学和英国文学自有其格局的,谁听到说过去因现在而改变正如现在为过去所指引,就不致于认为荒谬.诗人若知道这—点,他就会知道重大的艰难和责任了.”(\[英\]艾略特《传统和人个才能》,丛蠡甫、胡经之《西方文艺理论名著选编》,北京大学出版社1987年.)

中国文学论文参考资料:

文学杂志排名

中国和世界的关系论文

汉语言文学本科毕业论文

汉语言文学毕业论文

文学刊物投稿

关于文学的论文

结论:中国文学和中国经验为大学硕士与本科中国文学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相关优秀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资料下载,关于免费教你怎么写中国文学小说排行榜方面论文范文。

和你相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