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筛选
分类筛选:

关于中国文学论文范文资料 与中国文学海外传播几组辩证关系有关论文参考文献

版权:原创标记原创 主题:中国文学范文 科目:专科论文 2024-03-26

《中国文学海外传播几组辩证关系》:该文是关于中国文学论文范文,为你的论文写作提供相关论文资料参考。

王尧:姜智芹教授长期关注和研究中国文学海外传播问题,这篇论文反映了她在这个领域的最新思考.对于已经成为热点的“海外传播”研究,姜智芹从容不迫,有理有据地分析了中国文学海外传播的几组辩证关系,在熟悉的话题中提出了自己的独到认识.姜智芹确认了这样的事实:“文学、文化的输出和域外接受需要较长时间内形成的氛围,需要语言和文化上的接受机制,而在这两方面,中国仍需做大量的工作并等待时机.”她强调了语言和文化上的接受机制在文学输出和域外接受中的重要性,并进一步提出:“中国文学的海外传播是一个系统工程,只有把译介、传播、接受、诠释几个方面的资源和力量整合起来,形成一个流畅的传播链和协同作用的传播场,才能改变中国文学传播现状中的逆差、域外接受的小众局面和诠释中的政治化、资料化偏好,让国外的出版机构争相来‘拿’而不是花大力气但又效果不尽如人意的‘送’去.另外,在中国文学的海外传播方面,急躁、求多、求快的情绪也是要克制的,因为文学的海外传播不同于商品出口,它是一个缓慢的过程,世界可能会以百年为周期衡量一个国家的文学,我们要做的是踏踏实实地做好传播链条上的每一个环节.”当有关方面和人士正忙于将中国文学“送出去”的时候,姜智芹的这番话会让我们冷静许多.

海外学者中,李欧梵教授在中国现代文学研究领域的成就以及对大陆学界的影响是公认的事实.如何看待这样的影响,是学术史研究中的内容之一.青年学者夏伟正视大陆研究李欧梵之盲点:虽然承认其《铁屋》《摩登》及《浪漫》对“80前”学科的冲击不小,但落实到具体研究时,却又有意或无意回避李欧梵和现代文学学科之关系,最终视“现代性”作为研究李欧梵最重要的关键词.论文评述了研究李欧梵的一些成果,侧重提出了他认为“并不公允”的两种研究:过分放大李欧梵研究角度的“现代性”即“叛逆性”;轻率地批评李欧梵具“对抗意识”“冷战思维”.夏伟的观点不失为一家之言,但这篇论文的意义可能更值得我们注意的是夏伟讨论李欧梵研究的思路:探讨李欧梵究竟为大陆现代文学学科带来了什么,也就是对李欧梵“西学东渐”境况的考辨.

中国文学的海外传播是影响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因素,目前已成为学术研究的热点.对于中国文学海外传播的现状、机制、瓶颈、认识误区、策略建议等,学术界已有见仁见智的论述.本文从几组辩证关系——传播现状中的逆差和顺差、译介主体的送和拿、海外接受中的小众和大众、域外诠释中的偏好解读和全面解读,结合作家作品传播的个案,对中国文学海外传播中存在的问题作一管窥式探讨.

一、传播现状:逆差和顺差

我国的文化产品贸易一直处于逆差状态,也就是说对外文化交流和传播中存在着赤字现象.据《中国版权年鉴》统计,多年来,我国的图书进出口比例约为10∶1,而且出口的图书主要销往亚洲国家和中国的港、澳、台地区,面对美、英、德、法、加拿大等欧美主要发达国家的逆差则达到100∶1以上.尽管近年来在中国政府积极对外推广的努力下逆差有所缩小,但总的来看逆差现象仍然存在.相关统计数字表明,2008年,我国文化产品引进和输出的比例是7∶1, 发布的《2010年新闻出版产业分析报告》显示,2009年全国版权贸易引进和输出的比例缩小到33∶1,2010年降至29∶1,2011年制定的《新闻出版业“十二五”时期发展规划》要在“十二五”时期实现版权引进和输出2∶1的比例.不过,未来一段时间内,中国图书版权输入和输出的逆差还将难以消失.在历届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上,外版图书都“炙手可热”,国内各家出版社和个体书商争相把购买国外图书版权作为重头戏.而争抢外版图书的结果不仅使版税节节攀升,极大地挤压了利润空间,也使逆差蔓延滋长.

文化传播逆差的一个直接表现是文化交流事实上的不平等,导致逆差方的文化信息大量缺失,在全球化语境中处于失语状态.同时也导致外国人对中国了解不充分,致使东方主义盛行,形成西方读者的优势心理,对东方文化采取畸形视角,带来东西方文明的冲突.

但也不必因为存在逆差就焦虑、自卑.其一,“这种不平等的交流不仅存在于中国和西方之间,也存在于西方内部,存在于欧洲和美国之间,甚至存在于同种同语的英美之间.”①西方发达国家引进的图书总体来讲数量不大.就美国来说,引进的图书只占美国原创图书的3%.这3%的引进图书再分布到世界上100多个国家,其数量可以想见.

其二,中国图书引进和输出的逆差和“时间差”“语言差”有一定关系.诚如谢天振所言:“要知道,中国人积极主动地译介西方文化至今已经持续了一百多年的历史了,而西方人对中国开始有比较全面深入的了解,也就是中国经济崛起的这二三十年的时间.另一方面,操汉语的中国人在学习、掌握英语等现代西方语言并理解和之相关的文化方面,比操英、法、德、俄等西方现代语言的各西方国家的人们学习、掌握汉语及理解相关的中国文化要来得容易.”②文学、文化的输出和域外接受需要较长时间内形成的氛围,需要语言和文化上的接受机制,而在这两方面,中国仍需做大量的工作并等待时机.国外特别是西方世界对中国的犹疑还没有消除,对中国的全面认可还有待时日,对中国文化、文学作品的“拿来”还处在散兵游勇阶段,这都会影响中国文学在海外的传播.再者,目前英语的强势态势和主导地位是汉语难以匹敌的.英语在21世纪已成为全世界通用的语言.据预测,到2050年,世界上将有一半的人口英语达到熟练应用的程度.相比之下,全球讲汉语的人数虽然不少,但那是基于中国在世界人口中的比重大,真正说汉语、识汉字的外国人并不多.对一国的语言不掌握、不了解,会影响到对该国文学、文化的引进和接受的主动性.“时间差”和“语言差”提醒我们在中国文学的海外传播方面不仅要打攻坚战,还要打持久战.

其三,中国存在着图书输出和引进的逆差也有其合理性.中国要拿来的是全世界的先进文化,以一国之力面对全世界的文化精华,存在逆差是正常现象,并不是什么不光彩的事情,我们不能以一国的文化去和全世界做平衡、对等,甚至一定要顺差.而且,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承认逆差就意味着认识到了差距,认识到差距就有了前进的动力.如此,不利因素遂变成了促动性力量.当然,逆差的合理性和造成逆差的诸多客观因素并不能成为懈怠中国文学海外传播的理由,我们的目标是不断扩大中国文学在海外的传播面和影响力.

中国文学论文参考资料:

文学杂志排名

中国和世界的关系论文

汉语言文学本科毕业论文

汉语言文学毕业论文

文学刊物投稿

关于文学的论文

结论:中国文学海外传播几组辩证关系为关于本文可作为相关专业中国文学论文写作研究的大学硕士与本科毕业论文中国文学小说排行榜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参考文献资料。

和你相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