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筛选
分类筛选:

关于心理效应论文范文资料 与名字心理效应来自个体层面和群体层面证据有关论文参考文献

版权:原创标记原创 主题:心理效应范文 科目:专科论文 2024-03-22

《名字心理效应来自个体层面和群体层面证据》:本论文为免费优秀的关于心理效应论文范文资料,可用于相关论文写作参考。

摘 要 作为典型的标识符号名字在社会认知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识别功能,随着互联网对人际互动方式的影响更加突出,名字作为交往初期人际互动的重要信息,其发挥的作用也更加明显.回顾心理学在个体水平和群体水平上对名字的研究,可以发现名字既能影响个体的心理和行为,又能反映群体的文化心理和偏好.在个体水平上,名字通过影响名字主人的自我认同或通过影响他人对名字主人的评价来影响其心理和行为;在群体水平上,名字作为一种典型的文化产品可以探讨社会的文化变迁规律.以往研究多是基于西方文化中的人名展开,然而中国人的名字具有自身的文化特殊性,这一点值得心理学家给予更多的关注.未来心理学应开展更多本土文化背景下中国人名字的实证研究,比如利用人名的演变更迭探究中国人独立性的代际变迁或是探究男性化/女性化名字和个体求职和网上约会的关系.

关键词 名字;心理效应;求职行为;网络交友;文化变迁

分类号 B849:C91

20世纪40年代心理学者开始研究不常见(uncommon)名字、单数(singular)名字以及独特(unique)名字的心理效应(zweigenhaft,Hayes,&Haagen,1980).1937年,名字研究的奠基人之一Walton(1937)发表了“The affective value of firstnames”,他指出“一个人在出生后被赋予的名字会成为影响其人格发展、友谊获得、生活成功的决定性因素(determining factor)”.20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研究人员从个体层面研究名字对心理变量的影响,发表了一系列名字对身体吸引力(physical attractive)(Erwin,1993)、学业成绩(academic achievement)(Ford,Miura,&Masters,1984)、心理调节(psychological adjustment)(Twenge&Manis,1998)、男性化/女性化特质(masculine/feminine trait)(Erwin,2006;Garwood,BaerLevine,Carroll,&O"Neal,1981)影响的文章.最近十几年,文化心理学从群体层面的新视角研究名字的心理效应,一方面通过分析群体名字的变化来探究文化进化(Berger,Bradlow,Braunstein,&Zhang,2012)和文化认同(Sue&Telles,2007),另一方面将名字作为客观实在的文化产品(culturalproduct)来探究价值观的变迁(Twenge,Abebe,&Campbell,2010).

名字不仅是人和人相互称呼的语言符号,也是研究社会心理和文化认同的纽带.有研究者指出“名字具有认知性、实效性和情感性的功能”(张会勤,张瑞君,2008).需要指出的是,这里所说的名字指的是英文中的first name/given name,也就是不包含姓(surname).虽然中西方人名均是主要包括“姓”和“名”两部分,但在日常生活中熟人间更喜欢直呼其名,这一点在西方尤其如此(徐江涛2010),因此,在一定程度上“名”对一个人的影响更大.不过目前已有研究者关注“姓”对个体职业影响的心理学研究(Silberzabn&Uhlmann,2013),下文对此进行了专门的介绍.

姓名的构成包括两部分:形式(form)和内容(content)(楼光庆,1985).“形式”是客观的,指的是姓名的组合方式;“内容”是主观的,指的是姓名所传达的寓意.关于名字的研究也可以依此类推:一类是名字形式的研究,指名字的频次(frequency)、名字的读音(sounding)、名字的首字母(initials)等;一类是名字内容的研究,指对名字内涵(name connotation)的研究.具体来讲,名字形式的类别主要包括:根据使用频次将名字分为常见名字(common name)和独特名字(unique name),根据读音分为白人(white sounding)名字和非裔美国人(African-American sounding)名字等,根据首字母分为积极的首字母(positive initials)和消极的首字母(negative initials).针对名字内容的研究较少,这可能是由于对名字进行语义分析的主观性强,不易进行量化所致.

回顾以往的名字研究发现,研究者根据不同的维度大致将名字的类型分为以下四种:常见名字/独特名字、令人满意的名字(desirable name)/令人不满的名字(undesirable name)(Mehrabian,1992)、有吸引力的名字(attractive name)/无吸引力的名字(unattractive name)、积极名字(positivename)/消极名字(negative name)(Gebauer,Leafy,&Neberich,2012).关于这四种类型的名字分别产生的心理效应,现有的研究结果尚无统一的结论.比如有研究发现相比名字有吸引力的学生,名字没有吸引力的学生学业表现更好(Erwin,1999),而其他研究发现名字吸引力越低的人接受的教育也越少(Gebauer et al.,2012).本文试图从两个方面论述心理学中名字研究的主要成果:首先在个体层面上,研究名字对个体的心理和行为的影响;其次在群体层面上,根据大量名字的频次变化研究文化变迁规律.由于以往研究主要关注西方人的名字,针对中国人名字对个体心理和行为影响的实证研究很少,因此本文在第三部分着重分析了中国人名字研究的特殊性和优势所在.最后一部分对未来如何开展名字的本土化研究从四个方面进行了展望.

1 个体层面:名字对心理和行为的影响

在人际交往中,名字如同外貌、性别等信息一样均会在第一时间被他人知觉到.他人会首先对名字进行初步的评价,在此基础上形成对名字主人的心理期待,这种期待内化到认知系统中会影响对名字主人的评价(Erwin,1999).根据Cooley提出的“镜中我”(looking-glass self)理论,我们对自我的认识主要是通过和他人的社会互动形成的,他人对我们的评价是反映自我的镜子.因此,别人对我们名字的评价可能会影响到我们对自我的知觉和评价.研究者通过建立模型发现名字可以影响个体的情绪、认知和行为(Gebaueret al.,2012).还有研究指出名字能够影响儿童的社会化,促进人格的发展(sue&Telles,2007).

心理效应论文参考资料:

心理护理论文

小学生心理论文

关于大学生心理健康的论文

心理杂志

大学心理论文

大学生心理健康论文1500字

结论:名字心理效应来自个体层面和群体层面证据为关于心理效应方面的论文题目、论文提纲、心理学常见的166个效应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参考文献的相关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

和你相关的